【编者按】 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白皮书。本报特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蒋惠岭解读白皮书发布的重大意义,敬请关注
□蒋惠岭
发布司法改革纲要的目的是规划和部署未来的改革,发布司法改革白皮书的目的则是总结和展示既有的改革成果。对某项工作的总结,展示固然重要;而对未来的规划,部署会更令人兴奋不已。不过在我看来,《中国的司法改革》的发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司法改革的规划更加重要,因为它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司法改革白皮书第一次将司法改革纳入了政府白皮书的系列,第一次以权威文件形式系统展现司法改革的措施和成就,第一次对外昭示司法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追求,第一次勾勒出我国司法制度进步的轨迹。可以说,司法改革白皮书是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的政策声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政治宣言。它体现着中国对于司法改革的政治认同,展现了司法改革所享受的优厚的“政治待遇”。
首先,白皮书确立了司法改革的重要性。白皮书是一国政府或立法机关正式发表的以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别称。作为一种官方文件,白皮书代表政府立场,讲究事实清楚、立场明确、行文规范、文字简练,没有文学色彩,是一种政策声明和宣示。只有那些最为重要、最受关注的领域才会成为政府白皮书的主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组成部分,司法改革近年来依靠其努力、作用和成就,逐步引起了各方关注,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但司法改革白皮书的发布无疑是对司法改革重要性的最大肯定。
其次,白皮书展现了司法改革的公开性。以往的司法改革常常被当作为“敏感话题”束之高阁,有关部门发布的改革文件还经常被标以“机密”。近年来,牵动各界关注、影响到人民群众普遍利益的司法改革从“多做少说”到“边做边说”,再到“干得好,也要叫得响”,直至进入政府的白皮书,直接体现了司法改革的公开属性。白皮书令司法改革不再神秘,让司法改革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成为公众可以享受、了解、参与和监督的“常规公共服务”了。
第三,白皮书展示了司法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改革中出现任何错误都是可能的,改革所付出的代价也包括失败的代价。不过,只要认准改革方向,紧紧追随改革目标,完善改革方法,提高改革的民主参与度,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从司法改革白皮书中介绍的各项改革措施来看,即使不能说是全部,也可以说绝大多数改革措施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符合司法规律,对我国司法制度的进步是有贡献的。
第四,白皮书体现了司法改革的不可逆性。司法改革的目标、原则、成就以白皮书的形式昭示天下,它所发出的信号已无比明确:司法改革的方向不会发生逆转,司法改革的力度不会减弱,司法改革的事业不会半途而废。白皮书的发布将司法改革带入了常规工作范畴,成为司法制度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白皮书反映了下一步司法改革的新要求。其实司法改革白皮书中并没有对下一步中国的司法改革作具体部署,但它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所形成的强大气场,足以让我们推断今后中国司法改革的未来,进而预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美好前景。
面对司法改革这个政治意义长远、法律意义巨大的“潜力股”,面对虽然适合国情但远不能算是发达甚至尚有很多缺陷的司法制度,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面对法律人为之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应当珍视司法改革所得到的高度政治认同和优厚的“政治待遇”,最大程度地把这种政治资源转化为法治资源,建设和培育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原标题:-标题--> 珍惜司法改革的“政治待遇”)